古籍列表

【 三国志 】

魏晋 」 ·  陈寿
  《三国志》是由西晋陈寿所著,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,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“前四史”之一。三国志最早以《魏志》《蜀志》《吴志》三书单独流传,直到北宋咸平六年(1003年)三书已合为一书。

【 中论 】

魏晋 」 ·  徐干
  《中论》,徐干著作,是一部政论性著作,系属子书,其意旨:“大都阐发义理,原本经训,而归之于圣贤之道。” 所以,历代史书除《宋史》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,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。传本《中论》一书分上下二卷,共计二十篇,从《治学》至《爵禄》十篇为上卷,《考伪》至《民数》十篇为下卷。又《群书治要》辑有《中论》逸文《复三年丧》、《制役》两篇,今本《中论》多附录之,可见今本《中论》已非完本。通过分析历代官私书目对《中论》一书的著录情况,可知该书是在宋代出现残阙情况的。

【 九州春秋 】

魏晋 」 ·  司马彪
《九州春秋》 一书,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乱世史事。已佚。今有元陶宗仪辑本和清黄奭辑本,黄氏辑本收入《汉学堂丛书》“子史钩沉”,比陶本完整。《说郛》宛委山堂本仅六节,而商务印书馆本更少,仅一节。今从黄本点校。

【 人物志 】

魏晋 」 ·  刘劭
  《人物志》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,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。全书共三卷十二篇,三国魏刘劭所作,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。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、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。

【 十六国春秋别传 】

魏晋 」 ·  崔鸿
《十六国春秋》是记载十六国(公元304年~公元439年)历史的纪传体史书,作者是北魏的崔鸿。崔鸿,东清河县(今中国东部山东平原西南)人,年轻时就有志于修史。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匈奴族刘渊、羯族石勒、氐族苻健等建立的政权,历史上总称为十六国,这些政权各有自己的史书,但是体例不一,记述差距也较大。所以,崔鸿根据旧的记载,加以综合汇编,写成一百卷,此外还有序例一卷,年表一卷。此书历史地位很高,后来的魏收编写《魏书》,唐朝时编修《晋书》,都将此书作为重要参考资料。不过到北宋时已经残缺得只剩二十多卷。司马光编修《资治通鉴》时曾引用过,但已非全貌。

【 华阳国志 】

魏晋 」 ·  常璩
《华阳国志》又名《华阳国记》,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、地理、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,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(348—354年)。该书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,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。洪亮吉认为,此书与《越绝书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。

【 博物志 】

魏晋 」 ·  张华
  《博物志》,中国古代汉族神话志怪小说集。西晋张华(232~300)编撰,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﹑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。内容多取材於古籍﹐包罗很杂﹐有山川地理的知识﹐有历史人物的传说﹐有奇异的草木鱼虫﹑飞禽走兽的描述﹐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﹐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。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﹐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。

【 古今注 】

魏晋 」 ·  崔豹
《古今注》三卷,晋崔豹撰。此书解说诠释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,分为舆服、都邑、音乐、鸟兽、鱼虫、草木、杂注、问答释义八门,可供研究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、古代典章制度和习俗者参考。但其中也有某些解释不尽合理,带有一定随意性。

【 守弱学 】

魏晋 」 ·  杜预
《守弱学》是魏晋时期西晋政治家、军事家杜预创作的处世哲学著作,成书于灭吴战争后,以道家思想为基础,围绕“柔弱处上”展开强弱转化的辩证探讨。全书共九卷,包含敬强、保愚、安贫、抑尊等篇章,系统阐释弱者通过隐忍、自省、示缺等策略积蓄力量,最终实现以弱胜刚的处世智慧。其思想融合杜预的政治军事经验,成为古代谋略典籍的代表之一。

【 抱朴子 】

魏晋 」 ·  葛洪
  抱朴子,书名。晋葛洪撰。抱朴([bào pǔ])是一个道教术语。源见于《老子》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。 抱朴子内外篇凡八卷,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,纯为道家之言;外篇则论时政得失,人事臧否,词旨辨博,饶有名理,要皆以黄老为宗,世以为道书之一 。